小峰和小揚原本是事業上的好夥伴,兩人因為一筆土地的買賣而有了交集,卻也因為這筆交易,讓兩人從朋友變成了法庭上的對手。小峰認為小揚在土地買賣契約中有隱瞞重要資訊的嫌疑,導致他花了冤枉錢買下一塊有爭議的土地,一氣之下,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,請求解除契約,並要求小揚返還全數的價金。
訴訟展開後,雙方你來我往,攻防激烈。小揚為了證明自己並無隱瞞,向法院聲請傳喚一名關鍵證人—小賴。小賴是小揚公司當時的資深員工,這筆土地交易的整個過程,他幾乎都在現場,可說是從頭到尾的見證者。然而,問題在於,這起交易已經是多年前的往事,小賴的記憶早已模糊,許多細節都像是蒙上了一層薄霧,難以看清。
開庭那天,小賴坐在證人席上,顯得有些緊張。當小揚的律師開始詢問時,只要小賴一出現遲疑或猶豫,律師就會用一種近乎「提醒」的方式問話,例如:「你當時是不是有聽到我當事人清楚告知對方關於地上權的問題?」或者「那份文件的簽署日期,是不是就是114年2月28日?」這種問法,看似在幫助證人回憶,實際上卻是在引導證人給出對小揚有利的答案。
這種問話方式,在法律上稱為「誘導詢問」。所謂誘導詢問,就是指問題本身已經隱含了答案,或者強烈暗示證人應該如何回答。例如,與其問「當時天氣如何?」(開放性問題),不如問「當時是不是下雨?」(誘導性問題)。在民事訴訟程序中,誘導詢問原則上是禁止的,尤其是對「友性證人」。
為什麼法律要禁止誘導詢問?
最主要的目的,就是要確保證人能夠依據自己的記憶和認知自由陳述,而不是被問題牽著鼻子走,甚至無意中「配合」了問話者的期待。尤其是在事隔多年的案件中,證人的記憶本就薄弱,稍加誘導,就可能偏離事實,正所謂「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」。一段被誘導出來的證詞,很可能誤導法官的心證,進而影響整個判決結果。
然而,禁止誘導詢問,並不代表律師在法庭上就無計可施。恰恰相反,問證人是一門極深的學問,更是律師專業能力的試金石。一個經驗豐富的律師,不僅要懂得設計問題的藝術,更要在證人答覆出現閃躲、隱瞞,甚至前後矛盾時,立即察覺並調整策略。
當證人刻意迴避關鍵問題時,律師可能需要換一種問法,從不同角度切入,慢慢瓦解證人的心防;或者當證人的陳述與書面證據明顯不符時,律師必須能立即抓住矛盾點,透過一連串細緻的追問,讓真相水落石出。這種臨場反應能力,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練就,而是需要無數次開庭經驗的累積與事前的充分準備。
法庭上的每一句話、每一個問題,都可能左右案件的勝敗。問證人更是訴訟攻防的核心戰場之一,如何問出對自己有利的證詞,同時避免違反訴訟規則,是一項極其專業的工作。但這些問題都不是身為原告或被告的你所需承擔的。無論你是小峰還是小揚,開庭時面對的不只是對方的攻擊,還有複雜的程序規則與證據法則。
峰揚法律事務所深刻理解這一點,因此,在每一次開庭前,我們至少都會有兩位律師,反覆模擬開庭時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,針對證人可能如何回答、對方可能如何攻擊,預先設計好一套完整的應對策略。我們深知,一個看似微小的失誤,就可能讓整場訴訟陷入困境。
所以,如果您現在正深陷類似小峰或小揚的困境,不論您是原告還是被告,千萬不要以為法律條文都是中文字就自己來。證人的證詞非常重要,律師的問話技巧更是關鍵中的關鍵。與其自己冒險,不如將專業的問題交給專業的律師團隊。您只須將問題交給峰揚法律事務所來處理即可!我們會用最嚴謹的態度、最充分的準備,為您捍衛應有的權益。
請問您是否是故事中的「小峰」或「小揚」呢?
如果是,請不要再猶豫,趕緊諮詢峰揚法律事務所,讓我們為您的權益把關!
